1常見的氧化劑
(1)典型的非金屬單質如F2、Cl2、O2、Br2、I2、S、Si等(其氧化性強弱與非金屬活動性基本一致);
(2)含有變價元素的高價化合物,如KMnO4、KClO3、濃H2SO4、HNO3、MnO2、FeCl3等;
(3)金屬陽離子如:Fe3+、Cu2+等。
2常見的還原劑
(1)活潑的金屬單質:如Na,Al,Zn,Fe等;
(2)活潑的金屬氫化物:如氫化鋁鋰LiAlH4;
(3)某些非金屬單質:如H2,C,Si等;
(4)堿金屬單質:如Li,Na,K等;
(5)處于低化合價時的氧化物:如CO,SO2等。
(6)非金屬氫化物:如H2S,NH3,HCl,CH4等。
(7)處于低化合價時的鹽:如Na2SO3,FeSO4等。
3氧化性、還原性強弱的比較
(1)通過化學反應比較:氧化性氧化劑>氧化產物;還原性還原劑>還原產物。
(2)依據反應條件:是否加熱、有無催化劑、反應溫度、反應物的濃度。
(3)同一種元素,一般價態越高其氧化性越強,但要注意特例。
Co2O3+6HCl=2CoCl2+Cl2+2H2O 中,你分析對的,要具體看這個物質是否體現出氧化、還原性的。
但也可以認為和電子轉移的多少有關,還是上例:Co2O3中Co由+3到+2共轉移2個電子,而HCl中Cl由-1到0共轉移1個電子,所以不寫方程式也知道氧化劑和還原劑之比是1:2。
得到電子是氧化劑,失去電子的是還原劑。氧化劑肯定是去氧化還原劑了,所以還原劑發生的是氧化反應。
反應的本質是氧化數有變化,即電子有轉移。氧化數升高,即失電子的半反應是氧化反應;氧化數降低,得電子的反應是還原反應。氧化數升高的物質還原對方,自身被氧化,因此叫還原劑,其產物叫氧化產物;氧化數降低的物質氧化對方,自身被還原,因此叫氧化劑,其產物叫還原產物。即:還原劑+氧化劑→氧化產物+還原產物
部分做還原劑的物質能做氧化劑。
有某元素最高價的物質只能做氧化劑,前提是該粒子其他元素不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,如高錳酸鉀,二氧化鉛。
有某元素最低價的物質只能做還原劑,前提同上 如氫化鈉,大多數金屬。
化合價介于兩者之間的,既可以做氧化劑,也可以做還原劑。
1.重要的氧化劑 在中學化學里,重要的氧化劑一般有以下幾類: (1)活潑的非金屬單質,如Cl2、Br2、O2等。
(2)元素(如Mn等)處于高化合價時的氧化物,如MnO2等 (3)元素(如S、N等)處于高化合價時的含氧酸,如濃H2SO4、HNO3等。(4)元素(如 Mn、Cl、Fe等)處于高化合價時的鹽,比如KMnO4、KClO3、FeCl3等。(5)過氧化物,如Na2O2等。2.重要的還原劑 在中學化學里,重要的還原劑一般有以下幾類: (1)活潑的金屬單質,如Na、 Al、Zn、Fe等。(2)某些非金屬單質,如H2、C、Si等。(3)元素(如C、S等)處于低化合價時的氧化物,如CO、SO2等。(4)元素(如Cl、S等)處于低化合價時的酸,如HCl、H2S等。(5)元素(如S、Fe等)處于低化合價時的鹽,如Na2SO3、FeSO4等還原劑有:CO,H2能燃燒的差不多都是,過氧化氫等等 氧化劑有:O2,O3,過氧化氫等等 催化劑有:MnO2,鐵等等
氯氣是氧化劑,氯化亞鐵是還原劑。
不正確有處于中間價態的元素,以為處于中間價態的元素化合價既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,所以既可以做氧化劑又可以做還原劑。
如:二氧化硫、氯化亞鐵、等等
在自氧化還原反應中,同一個物質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,如Cl2+H2O=HCl+HClO,Cl2其中一半氯氧化另一半比如亞鐵離子既可以作氧化劑,也可以作還原劑高錳酸鉀分解氧化劑還原劑就是同種物質
氧化劑發生還原反應,得電子,化合價降低,有氧化性,被還原,生成還原產物; 還原劑發生氧化反應,失電子,化合價升高,有還原性,被氧化,生成氧化產物。
發生氧化反應的是還原劑,發生還原反應的是氧化劑,還原劑被氧化劑氧化。
氧化反應是指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,氧氣在此過程中提供氧。物質失電子的作用叫氧化;相反的,得電子的作用叫還原。狹義的氧化反應指物質與氧化合;還原反應指物質失去氧的作用。氧化時氧化值升高;還原時氧化值降低。氧化、還原都指反應物(分子、離子或原子)。
下一篇:原料預處理包括哪些化工工藝?